最近,一则“老魏招门徒”的招聘H5广告引发了券商投行圈的热议。其中的“老魏”便是国信证券投行部董事总经理魏其芳,作为业内的资深保代,他主导了科士达、齐心集团、中新科技、山鼎设计等IPO经典项目及广发证券、京东方、金地集团等再融资项目。如今,“老魏”的身份变成了盛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在IPO火爆的2017年开始招兵买马广纳贤士。
“老魏”的身份转化在2016年末已经露出端倪:中新科技更换保荐人公告中就表示,接到国信证券通知,负责公司项目的保荐代表人魏其芳因个人原因辞职,因此公司更换了保荐代表人。
离开国信后,魏其芳目前所在的盛势资本定义在专业性创业投资公司。
该公司简介为深圳市盛势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 Sunrise 或盛势资本)是由数位在中国投资银行、创业投资、互联网领域从业时间长、有丰富实战经验、优秀投资业绩、在业内有较大影响力的专业人士发起设立的专业性创业投资管理公司。盛势资本专注于具有成长性和上市潜力的目标公司,覆盖移动互联、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以及消费升级等行业,并积极为被投资企业提供增值服务,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努力帮助企业通过 IPO 上市等方式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为投资人带来满意的资本增值回报。
业内表示,保代出走之后成立类似这样的“精品投行”已经形成模式。今年预计“遍地开花”,并且他们的业务从最初的财务顾问的角色,逐步渗透到企业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甚至一些行业龙头。
投行圈的单飞“潜规则”
“现在好多资深保代都跳出来单干了,成立‘精品投行’,为企业上市前做准备。”一位上海大型券商投行部人士告诉记者,这对传统券商投行业务会带来一定的挑战。
记者查阅类似市场上的“精品投行”招聘广告会发现,不少“精品投行”都是传统券商系投行中的资深保代“单飞”后创立的。
一位投行业内人士告诉记者,不少出去“单干”的资深保代,本身便具有很强大的人脉关系,尤其在某一领域或某一行业的“私交”非常深厚,因此可以寻觅到该行业有价值有潜力的项目。
《国际金融报》记者调查发现,对于大型券商而言,投行团队接手一个IPO项目,最后团队和公司的分成基本在“三七开”,即团队拿“三”,公司拿“七”,甚至上海某大型上市券商投行的分成比例还更高。
“收费低于2500万的项目我们几乎是不接的。”上述投行人士向记者指出,“对中小型规模的企业而言,如果将IPO包给大型投行来做,受重视的程度也会随之下降。”
当前尽管IPO提速,但上市企业体量大多偏中小型,业内人士透露,有一些大型投行人士接触到体量不大,但上市成功率高的项目,最后选择介绍给其他私人关系较好的中小型券商投行部。对介绍人而言,可以拿一笔不菲的中介费,而拿到项目的中小投行也可以冲业绩,投行团队负责人还可以得到职位提升。
上述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态链已经成为中国投行圈较为普遍的“潜规则”了。
“出走”背后的护身符
近年来,随着“精品投行”概念越来越深入地植入进中国资本市场,投行人士纷纷卷起袖子“单干”。人脉、专业、机制,这些因素合力成为资深保代出走单飞的护身符。
“虽然随着新股发行新政的深入推进,投行依附券商综合实力非常重要,但其实中国投行产业依然没有摆脱‘人脉’社会。”上海一位资深投行人士告诉记者。
“无论是并购重组还是辅导上市,为企业提供财务服务的最高境界是与企业建立深厚的信任,并且这种信任是外人无法打破的,只有这样,企业才会将许多涉及机密的内部问题坦诚相告,投行团队也能更精准地为其服务。因此,认‘人’而非认公司依然是主流。”
正是出于这样的行业环境,对不少已经建立了深厚人脉的资深保代或者投行人士,仅仅是签字费或者拿着公司微薄的提成显然无法体现自身的价值。于是,资深保代“单飞”便开始暗流涌动。
“从这些精品投行的运营模式来看,的确要比传统投行更加灵活创新。”上述投行人士告诉记者,精品投行负责一个项目的团队人数很少,差不多四个人就能搞定,因此整体收费低,但分到团队每个人头上依然不菲,而对企业而言,由于负责人是经验非常丰富的资深保代,所以服务质量也不会差,这就成了“两全”的美事。
“当前优质的项目非常稀缺,而一些独具慧眼经验丰富的投行人士,往往就能在项目早期便发现它的潜力,精品投行在这些项目早期提供财务咨询服务甚至可以免费,但条件是可以入股。”这位投行人士道出机密。
目前魏其芳所在盛势资本标榜自己专注于移动互联、高端制造、新能源、人工智能、消费升级等领域。行业有所选择,业务端有所侧重,这也是当前越来越多“精品投行”普遍选择的模式。
“在观察IPO材料时不要小看独立财务顾问。”上述投行人士表示,“独立财务顾问很有可能便是渗透到企业投融资全生命周期的那个团队,只是最后苦于没有投行牌照,将一些承做的流程化事情交给了一家有牌照的券商系投行。当然这其中的费用分成也很可观。”
“逆袭”不是神话
当前看起来只是在“小打小闹”,或者仅仅在某一领域中有所斩获的“精品投行”,与实力雄厚的券商系投行无法抗衡,但随着中国资本市场逐渐成熟与开放,“蛇吞象”也并非没有可能。
在美国,精品投行不止一次地打败了牛气十足的投行大鳄,成为大型并购交易中的“主角”。
2016年,沃尔玛以33亿美元价格收购在线零售商Jet.com,以加强自身电商业务及更好地与亚马逊等其他在线零售商竞争。而这是美国史上最大的电子商务并购交易。
值得注意的是,在这笔并购交易里,精品投行Allen & Co.被提名为并购投资案的总顾问。此外,根据沃尔玛的公开声明,摩根大通也一同参与此次并购案交易。
与大名鼎鼎的摩根大通相比,Allen & Co.显然低调神秘得多。虽然体量不大,但这家精品投行却为很多家大型上市公司的IPO服务过,其中包括法拉利、Facebook、Twitter、Paypal、谷歌以及领英。
此外,Allen & Co.也是京东2014年5月IPO的联合承销商之一。当时,京东通过IPO募集20.5亿美元资金,是当年募资额最大的中概股IPO。
国内来看,2004年成立的华兴资本从最开始做私募融资、财务顾问的业务,到2009年开展并购财务顾问服务,2011年做私募股权投资管理服务,2012年和2013年先后获得中国香港和美国证券业务牌照,再到2016年10月正式拿到A股证券业务牌照,回归到国内证券服务。华兴资本不仅从最初的财务顾问的角色,逐步渗透到企业投融资全生命周期。已然从“精品投行”扩大到全投行,这对传统券商投行带来不小的震动。
国外“精品投行”逆袭的例子还比比皆是。此前,微软以262亿美元全现金并购领英,摩根士丹利虽然担任了微软的唯一金融顾问,而两家较小的华尔街投行——Qatalyst和Allen & Co.——则担任了领英的金融顾问。而在拜耳收购孟山都案中,摩根士丹利和精品投行Ducera将担任孟山都的财务顾问。
业内人士表示,精品投行的兴起对传统大型投行带来威胁已经成为了海外资本市场的趋势,这意味着小型投行正在逐渐侵蚀机构投行的业务,并与大企业客户建立良好的生意关系,而这样的趋势也将蔓延至中国资本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