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投行是怎么产生的_如何才能做好精品投行

精品投行是怎么产生的

随着资本市场业务的发展,对于高盛、摩根士丹利、雷曼等大型投资银行来说,传统投行业务(承销和并购重组业务)的收益贡献度越来越低,大投行更热衷于像对冲基金一样直接参与市场交易,于是,原来的企业客户变成了今天的交易对手,咨询业务与交易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问题日益显现,而金融海啸的爆发让这些潜在的冲突进一步暴露。金融危机后,大型投行的声誉一落千丈,高盛等投资银行饱受客户质疑,并遭遇索赔。在此背景下,精品投行强调的独立、客观理念日益受到企业客户的欢迎。

如何才能做好精品投行

1、业务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

成功的精品投行大多聚焦于一项或几项核心业务,并一直围绕核心业务进行研发投入和收购扩张,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使其在核心业务上具有能够抗衡任何综合性大投行的能力,在此基础上,优秀的企业再通过对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来拓展相关业务线,实现收益来源的多样化。

如格林希尔只从事并购重组的顾问咨询业务,而拉扎德也只是在并购重组之外,利用其公司财务方面的研究优势发展了资产管理业务;Stifel的核心优势就是良好的研究口碑,以此为突破口,公司集中拓展了面向机构投资人的销售交易和面向中小企业的发行承销业务;至于杰富瑞集团,虽然它的业务范围看上去博而杂,但成长的逻辑始终不变,就是围绕高收益债、可转债、中小企业股票等利基市场,拓展相关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包括做市交易、投行业务、资产管理等。

因此,业务聚焦与核心优势的深度挖掘,是精品投行保持持续竞争力和成长空间的主要源泉。

2、利基市场的精准定位

业务聚焦并不必然形成核心优势,中小投行在资源上无法与大投行抗衡,在大投行竞争激烈的业务领域很难进行有效的人才和客户的争夺,要想获得竞争优势,必须精准的选取与自身优势能力相符合的利基市场。

以杰富瑞为例,其最初的业务就是大宗交易市场(三级市场)的撮合服务,以此来规避一二级市场的激烈竞争,后来又拓展了电子交易市场(四级市场),成为组合投资策略的先锋,上世纪90年代当众多投行对高收益债谈虎色变时,公司接收了德崇证券的60名员工,拓展了高收益债业务,后来又进入了可转债业务领域,并于2000年后明确定位于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商。其成长历程就是一个利基市场不断延伸的历程。

除了杰富瑞,Stifel不仅服务于财富管理领域的中低净值客户,还通过研究优势来联合中小投行服务于中小企业。而那些被杰富瑞、拉扎德、格林希尔收购的某个细分行业里的专业投行,则更是利基市场的挖掘者。

综上,利基市场的精准定位决定着中小投行能否打造核心优势,而一旦形成垄断优势,有限的市场空间将有效屏蔽跟进者,从而使企业保持持续领先优势。

3、研究能力或技术平台的“一招先”

最后,无论是业务聚焦还是利基市场的精确定位,目的都是要打造研究能力或技术平台的“一招先”优势。

精品投行很难具有资本资源、客户资源或政策资源上的优势,只能通过集中的研发投入来打造专业领域的优势,而这个优势通常是细分市场的研究优势,或IT技术优势——但只要能够确实建立起一项核心优势,精品投行就获得了资本市场上的立足之地。

当然,大投行可以通过人才挖角来攫取市场优势,但由于这些利基市场的人才在大投行里通常处于非核心地位,在研发投入和激励机制上也常常被忽视,因此,很多优秀人才反倒更倾向于独立的精品投行。而且,精品投行虽然整体规模不大,但在细分领域的良好声誉使旗下员工都被标上了专业领域里最优秀人才的标签,从而拥有了某种专业自豪感。此外,中小投行更灵活、更具创新性和人性化的企业文化也成为其培育人才和吸引人才的重要优势。